雷军演讲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商业的本质?

市场部网   2023-08-22 09:19:26

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说话逻辑,比如“真话不说全,假话全部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反复告诉你他过去怎么怎么样的时候,实际上是对于过去经历进行了精致的裁剪,因为没有更多人去旁证那段历史的真实性,这些「经历」也就转化为一个人故事,以及其要凸显的「人设」的支撑。

很多人对于雷军的大学经历可能比自己还要熟悉了,这大概是由于小米核心用户依然是过去十年来的大学生,他们已经毕业或者正在读大学的新一批的年轻人,高考考上985学霸的,勤奋而且还超有方(心)法(机),这些怎么能不让人神往呢?甚至另一个大佬周鸿祎也是因为大学里面看了《硅谷之火》而睡不着觉,不知道两位大佬事先有没有对台本。


(资料图片)

要了解一个人真正是怎么样的?只有挨着他近的人或者他们那个行业的竞争对手才真正知道,一般大佬限于自己的行业地位不可能说太直接,很多时候点到为止,要有心人结合具体行业背景去细品,玩味,才能解读其中的信息量,否则只能跟着成功大师屁股后面一通颅内高潮,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学到,这就是典型的“韭菜心态”。抛开大量小米广告公关内容不谈,雷布斯在商业认知成长方面还是分享了很多干货的。

(一)如何拜师?以及让那个懂行人把标准答案告诉你

雷军的意思是,你以为这是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别人那里并不是问题,甚至可能是已经很成熟的经验了,甚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你所去摸索的可能都是错误答案;究竟是我们去把这个问题重新开始搞懂,还是跟着已经懂的人去学呢?雷军给出了答案:别费劲了,找懂行的人去问!

但是, 他们有了那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不去自己去赚钱呢?怎么确定那个懂行的人是不是过来骗钱的呢?别人为什么要轻易把自己吃饭的本领轻易教给另外一个人呢 ?

这几个问题在商业老炮那里并不是难操作。

因为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的发现自己掌握的标准答案有多值钱,这样的人多半是老实人;再加上他们那套认知在他那里没有嫁接进资源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很快从大脑里创意转化为优秀的产品或者产业的。再就是要测试一个人是不是骗子,也很容易,懂行的人心理欲望是什么,究竟是需要钱发展自己公司,还是没有团队或者品牌,一般做出一定产品并且有一定历史都很难是骗子;至于人为什么要开放出自己吃饭本领,要么是做他的知己朋友降低其防备,要么是给这个懂行的人画一个更大的饼。

我们回到十多年前,当年要做小米前看到魅族团队实力强,懂行,拿着一大笔钱说要投魅族,一天到晚拉着黄章促膝谈心,拿到核心行业认知后,一脚踢开黄章,没有投魅族,去做了小米,包括粉丝营销和饥饿营销方法论。当我听魅族同学跟我义愤填膺讲这些时候,我就一下子对黎万强作为一个设计师出身是如何搞出参与感这么精妙的移动营销哲学恍然大悟了。

魅族这个品牌至今依然艰难存活着,黄章本人也没有退出江湖,但是中国人向来就有一种 「成王败寇」 的慕强心理在,好像谁用这个方法把师傅打倒成为了老大,就可以成为一代宗师了!透过黄章,恐怕更多创业者不会轻信投资人各种套信息,以及刚接触这家转手就把核心机密教给了竞争对手了。

商业上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凡是通过某个手段拿到了正反馈的,是不可能停止对于这个手段的使用的,所谓 “一招鲜吃遍天”。

我们看雷军在国内手机厂商火并的时候,做米家整合了那么多家用消费品商品,这些基本上是市面上的品牌供应商已经被当时的“互联网思维”搞的相当焦虑并且恐慌,迫不及待要转型。而雷军给出的好处,不再只是投资,或者自营去做,而是贴牌包装成为米家的供应链,美其名曰“用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改造更多传统制造业”,其实也是抓住一批懂行的人来壮大小米在3C领域的统治力,而这些进入到小米生态链的公司也共享小米的流量快速开网店做自主品牌。

毕竟3C用品市场产品淘汰更新速度快,单独依靠低频、低客单价的智能手机并不能让用户形成真正的复购和终端影响力。而在雷军做起来了米家产业链很多家电品牌之后,京东想要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去做京东京造就困难重重了。

在商业上的学习力,背后的逻辑是 “偷师” ,就是找到能人,是能够让这些能人能够倒出自己干货认知的势能——也就是所谓的 “钞能力”。

如果雷军不从进山出来卖掉卓越网就没有一大笔钱去做融资,如果他不真的走融资就不会吸引到黄章想让他做投资人;如果黄章不告诉他核心信息而是有所保留,雷军就亲自下场去做时间就会滞后;如果雷军没有做小米,也就没有小米生态链;这个里面都是一环扣一扣。问题是屏幕前的你,现在有雷布斯当年卖掉卓越的6202万身价没有?如今你再读一遍《硅谷之火》,还有没有去开发一个软件或者开发一个微型电脑(比如PC或者手机)那样搞钱的全民环境?

读到这里,你或许应该要感叹,如果你是一个懂行的人,那就自己做,千万不要把自己认知随随便便教给一个财力人脉比你强的人,这样在孵化专门对付自己的劲敌。如果实在是对方求知欲比较旺盛,多半是套信息白嫖的,那么你可以让他先投钱,套牢,利益彻底捆绑了再说!

说到底 每个行业就那么点东西(标准答案) ,商业其实一点都不性感和美好,每个人拿到商业核心机密之前都会用到各种(见不得光的)技巧和手段,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人在存量市场和资源上上面进行分食,实力弱的一方在信息对称之后等待就只有出局的命运。

(二)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想赚钱的人,却不知道利用商业本质赚钱

雷军一直试图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大学很努力,工作很吃苦勤奋,这其实是一种针对打工人和学生的定向输出。做到大老板到这个层次的人,光靠努力勤奋肯定是不行的。

发奋考试和写论文的,在大学里都是一抓一大把,单说现在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最不缺的就是努力学习的人,那些考证的考研的谁不努力呢?重要的是,他们努力方向究竟是不是这个社会发展阶段所吻合的,以及他们奋斗成果是否能够变现出来的问题。就比如就很不适合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创业,看到各个大厂一拨拨裁的几万人没有?

但是,如果你能从懂行之中了解到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就应该知道如何把勤奋放在获取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上,而不是听人讲如何两年看完四年的编程书之类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讲, 大学里面所有教程讲的知识都是对于全国大学里面学这个专业的人信息对称化了的知识,至多作为领一份底薪的保障 ,而无法赚到大钱 。

这我们就需要把雷总第一桶金以及后续的故事线补齐并研究出找到信息不对称的方法论,要不你就算996加班熬夜把肝干爆也没有结果,那就悲催了。

(1)从行业头部的竞争对手模仿之中找到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形成与本土化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比如金山软件核心产品就是WPS,这一套程序从一开始毋庸置疑是模仿微软office办公系统的,甚至连产品Word、PPT、excel名字都一样,为什么微软会去开源并且许可这种现象存在,这本身就和微软鼓励盗版Windows系统来培育用户系统从而形成垄断地位有关,而盗版操作系统在办公软件上又经常出现一些用户使用痛点比如注册账户、数据恢复、文档多端同步等,也就给了国产化软件一些生存机会。

这个时候创业者要做充分利用好微软办公产品开源领域予以跟进模仿,而不是考虑大学书本上怎么教的什么编程软件。哪怕是向雷军那样找学长要到了所有考题和笔记也只能缩短修习的时限,也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不对称信息,否则的话,他的那些厉害学长应该比他入行更早,赚的更多才是。那些学长比不上雷军的原因是,雷军能够在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用户基础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那里找到主打的拳头产品,发现其产品的痛点足够强,用户还需要更细分的专业的产品,而雷军在这个背景下,积累了自己带团队开发产品的能力和资源。

(2)通过跨国壁垒的信息不对称,快速在中国复制新技术红利,并形成跟随者优势。

雷军创办的卓越网模仿的是亚马逊模式以及网站设计,最终在亚马逊需要落地国内的电商网站时候卖掉,其实不排斥是一开始以亚马逊为客户的精准投资行为并且拿到了结果。当然做卓越网的经验还是整合到了做小米网这个电商平台。

雷军一向高度重视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原创和造风能力,但是他也会考虑怎么避开沉重的研发投入而做出自己的品牌。以乔布斯2007年推出iPhone手机为例,雷军放弃了苹果封闭的iOS操作系统,而押注了几乎谷歌推出的开源开发的安卓系统;放弃走高价路线,而是走低价路线;比如iPhone拍照不行,专供照相机和美颜;比如苹果做高逼格营销,他就做亲品接地气参与感营销了。这些都是充分学习理解苹果之后结合自己实力和本土市场的定位,其所有商业运作在于他对于苹果本身产品信息以及行业的真正了解,而不是仅仅是门外的发烧友。

比如苹果每推出一代新iPhone手机,小米一般会提前开发布会发布自己手机新一代,为什么手机厂商如此执着发布新品,原因是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换产品只会考虑时新的功能和型号;再就是通过不断更新换代开模具,开新的生产线烧钱没有资本驱动的二三线中小众品牌,逐渐留下有资本加持的几大巨头分食整个市场蛋糕。

很少有人会思考为什么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口基本都是从美国刮过来的? 比如去年的元宇宙,今年年初的chatGPT及大模型、数字人AIGC等等,这是由于科技新概念本身能够带来信息不对称,给人带来困惑和迷茫,这也就为技术传播过程之中带来不懂行的韭菜被掏空钱包的“红利”;并且一轮轮造风带来信息不对称周期性,的确也是创造财富的密码。

毫不讳言的讲,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是模仿美国创新成果抱大腿结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这或许在AI时代还会重复,中国人擅长的是商业化运营,而不是砸钱做创新,这其实也是小米等市场跟随者获得巨大成功的市场惯性,这种经营哲学有一个优雅的名字叫做“顺势而为”。

(3)从单个人的先行先试的实践之中总结出方式方法,到一群人去试错总结找出破局的核心认知

这一条是真枪实干、要投入真金白银去做,会比上面两个更慢,但是也是能比其他人先验证出模式先拿到结果的关键所在。在商战上,最大的成本是因为摸索而耽误了的时间成本,最大的优势也是入局时间早的优势。资本往往不会投资一个已经成熟没有增长潜力的老牌项目,而是会选择那个最快行动并且公关层面上名气最大的项目。

虽然雷军说了一句现在烂大街讲认知的话——“只有认知的突破,才是人真正的成长”,但是雷军比其他人实在的是, 所谓认知的突破并没有构建在什么都懂明白了的基础上的,反而是一定的混沌、不充分猜想、渴望去验证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认知并不是了解了什么行业规律,而是在一个行业带了多年的老炮或者操盘手的“手感”和“直觉”,就跟一个驾龄丰富的老司机一样他可能不需要再温习什么驾考知识,也不需要预先知道路况,唯手熟尔般的肌肉记忆。

并且,有时候人还必须要在未知探索不断获得反馈情况下,才会保持新鲜感和激情;在一个已经熟悉的领域内,往往很难保持对有价值信息的高度敏感状态。雷军讲自己学习力的这段话很多人说看不懂,如果换成商业知识也是成立的。

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行业经验去积累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一种线性知识,其成长周期足够长,并且操作的路径也程序化,对抗知识老化迭代的风险也非常脆弱;因此就需要一群人、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用自己懂行经验和行业认知去做布局,这个构成已经是“组网”了;不断生成的网状知识,可以随时淘汰掉已经过时不再打出粮食的单线认知。

一个人在商业领域不可能是先知先觉,而是基于自己主赛道去敢干,小米起盘以竞争对手和海外巨头布局了解作为前提,以本地市场了解和实力评估作为基础,再通过手机为中心整合各种家庭大众消费品,形成商业领域的网状布局,不断开拓出新的边际,还要能够将资源整合优化贯穿出新的商业图景,即使短期内有难度,可以干了再说等到时机成熟,很多难点自然迎刃而解。从目前来看,小米借助赋能智能化体验的AI+IOT的策略是成功的,属于BAT和字节跳动之外为数不多有自己的业务生态的互联网平台级公司。

以上可以看出,创始人本身还在努力学习的确能够补齐自己的天花板,保持如饥似渴又不焦虑功利的学习状态,这倒是最适合人学习的,但是没有对于前面关于信息不对称的抓手和方法,雷军关于梦想和成长的很多内容就会显得很玄学化,就很难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了。

(三)总结:

商业本质就是一个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利过程,有信息不对称就有形形色色的人和行为存在,而创始人需要不断与懂行人的接触,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而避免被忽悠成为韭菜,只有不可言传、并且行之有效的信息不对称优势时候,也就是掌握商业机密;再进行投资多线程布局,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商业信息,构成自己的供应链底价的优势高价卖出形成利润;再这个过程之中还要能够利用多个行业顶尖高手为自己服务作为自己伙伴,或者把竞争对手通过资源整合成为生态内相互利用的朋友。

而竞争对手和生态内的创业者对行业认知的段位,直接塑造打造利益联盟的平台创始人见识,以及企业未来的天花板。而获取竞争对手信息情报方法不是通过咨询,而是通过对行业老大(包括美国市场)的模仿,再转化,形成市场上在那个价位内体验最好的产品,并以产品为中心不断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场景需求,整合更多懂行人进来做生态,当生态做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成熟时候,才会形成所谓的轮廓清晰的“公司战略”和“成功经验”。

(本文图片引用来自于媒体公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