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早,小鹏汽车与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则将基于滴滴出售的资产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预计于2024年由小鹏量产上市。
官方称,此次合作也意味着小鹏汽车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而据媒体报道,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还透露,除了MONA,小鹏还有其他品牌正在布局中。
(相关资料图)
仅一个多月时间里,小鹏先后官宣牵手大众和滴滴两大巨头公司,这让小鹏造车的剧情突然进入了高潮,这两场合作无疑都是很有分量的,而且大众入股小鹏其实就已经为后者的多品牌布局埋下了伏笔,只不过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想到,小鹏的多品牌布局是这样一个方案。
不过问题也就来了,自身业绩刚因为小鹏G6有所起色,二季度财报甚至还深陷亏损泥潭的小鹏汽车,真的能玩转多品牌运营吗?
瞄准15万级区间,小鹏滴滴“对赌”合作
小鹏此次与滴滴的合作,与大众入股小鹏的方式不同,简而言之是滴滴把自己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卖给小鹏,而小鹏则以股份支付,并且双方的合作有业绩对赌,对赌完成,滴滴才能获得小鹏的股份。
从小鹏汽车发布的公告看,本次收购的最高对价约为港币58.35亿元,对价股份数量最多91,131,790股A类普通股,占截至本公告日期小鹏对外发行且发行在外的股本约5.26%,以及占小鹏按照经配发和发行最高数量对价股份扩大后的小鹏已发行且发行在外的股本约5%。对价股份将以每股港币64.03元的发行价发行。
对赌部分,有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业绩目标股份的具体数量根据本业绩目标期内合格新车交付量确定,最高交付量为18万辆,小鹏第一阶段业绩目标股份最多为14,054,605股A类普通股;第二阶段合格新车交付量最高也为18万辆,第二阶段业绩目标股份最多14,276,521股A类普通股。
如果未能达到第一业绩目标期目标,小鹏将不会向滴滴及滴滴相关方发行股份,第二业绩目标期如果未能达标,无论第一次业绩目标期是否达标,小鹏都不会向滴滴及相关方发行第二阶段业绩目标股份。
通俗来解释一下这个对赌方案,小鹏以股份支付滴滴出售的相关资产,而且双方进行合作,分为两个阶段,小鹏根据每个阶段新品牌销量来支付相应股份,最高交付量18万辆,对应小鹏各个阶段最高发行股份数量,不到18万辆,按照相应比例交付,当然会有一个最低标准,公告中未公布这个最低标准数量。
根据何小鹏透露的信息看,这个最低标准可能在10万辆/年左右。
同时,小鹏将在MONA品牌上引入XNGP,做好15万级市场,同时布局B端和C端,主攻C端,兼顾B端,而且MONA品牌不会采用扶摇平台,而是会有新的平台,但会采用扶摇平台的技术,车型会有不同SKU,一些主打出行,另一些主打高等级的智能辅助驾驶。
何小鹏宣称,这是滴滴第一次全面打开其生态体系进行合作,例如市场资源、充电网络、金融保险、Robotaxi运营等,后续滴滴可能会跟其他车企合作,但小鹏是第一家获得全面资源的企业。
有媒体报道称,滴滴称此次合作为滴滴转向“华为模式”,滴滴自身不造车,也不是与车企合作造车。这与何小鹏透露的滴滴未来或许还会与其他车企合作比较一致。
开启多品牌运营,小鹏搞得定吗?
坦白讲,从这次合作的内容看,这个合作中,滴滴的“姿态”是相对较低的,所以确实能够说明滴滴对小鹏的看好,短时间内连获两个巨头青睐,小鹏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是这一点,或许小鹏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方面,的确有不错的技术积累,但在企业管理、品牌运营、渠道布局方面,表现并不算好,不然小鹏也不会出现前面的发展危机。
前不久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小鹏汽车目前仍深陷亏损泥潭,二季度营收50.6亿元,同比下降31.9%;净亏损28亿元,在一季度亏损23.4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二季度整体毛利率也从一季度的1.7%转为-3.9%,汽车毛利率更是继续下降,达到-8.6%。
小鹏的现金储备也不乐观,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现金水平大约337.4亿元,比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水平减少45亿元,半年烧掉了45亿元。
虽然小鹏G6目前呈现出了不错的销售热度,但产能爬坡偏慢,交付仍是一大问题,而且8月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战又打响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多少会对小鹏G6产生一些影响,再加上如智己LS6这样的竞品新车还在不断上市,小鹏G6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小鹏自己的困境尚且没有完全脱出,此时又要开启多品牌运营,这其中的经营复杂度和挑战,小鹏真的有能力妥善应对吗?
车企的多品牌运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从各种案例来看,要想实现成功的多品牌运营,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价格区隔最好保持的足够大,不然总免不了会出现内耗,而以小鹏与滴滴的合作来看,MONA品牌瞄准了15万级智能电动车市场,这与小鹏本身的产品覆盖区间是有重合的,小鹏能做好区隔吗?
而且这一价位区间基本也是中国最主流的细分市场,场内品牌众多、车型众多,小鹏想要破局并不容易,如果其想以智能驾驶做差异化优势,暂且不提与对手的竞争,其自身如何把成本降下来就是一大难题。
更不用提,滴滴未来还有可能牵手其他车企打造新品牌,这些品牌将与MONA共享滴滴的资源,就像问界、阿维塔、极狐都挤在华为门店销售一样,届时这些品牌之间的平衡如何解决。
在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合作中,华为占据绝对主导,所以由华为来更多去思考这些品牌之间的平衡,滴滴与小鹏,以及后续可能与其他车企的合作,到底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开展,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而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合作由滴滴主导,那小鹏在这里面到底能得到多少就不好说了;另一种是由小鹏主导,那在滴滴还有其他合作伙伴的情况下,滴滴又能赋能小鹏多少也是未知数。
总之,这场合作表面来看,对小鹏绝对是利好,但长期来看,小鹏能否把这份利好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非拖累,还要再观察观察。